当时中西亚琉璃蜻蜓眼珠珠的形状除了以圆形,人头面或动物头为主外,其他形状很少见。
不过咱战国时期的琉璃蜻蜓眼珠珠则沿着中国玉珠珠文化衍生,除了圆形珠珠外, 还有圆形管,方形管状,此乃沿袭中国古玉勒文化来也。
看看下面几个国内出土的琉璃蜻蜓眼珠珠,圆形,方形,管形,与 扁珠形。
图1:
战国(前403年—前221年),1975年湖南湘乡市牛形山一号墓出土, 湖南博物馆藏
图2 - 6:
战国时期,台湾國立歷史博物館藏
一星期来与孔老夫子周游列国,忙得不可开交,也见了不少。现在总算可坐下来再继续谈谈蜻蜓眼。
首先回顾一下琉璃的发展历史。。。
1. 公元前3000年左右: 米索不达米亚和古埃及已有 费昂斯(釉砂原始玻璃)技术。
2. 公元前1500年左右: 古埃及新王国初期18王朝征服了叙利亚,版图扩充到米索不达米亚地带。。真正玻璃技术成型。
3. 中国在费昂斯(釉砂原始玻璃)和玻璃技术发展要比西亚来得晚。
4. 西周时期。。。约公元前1000年,相信中国从西亚引进 费昂斯(釉砂原始玻璃)技术。
5. 春秋末期(公元前6世纪左右)。。。琉璃蜻蜓眼由西亚传入新疆并深入中原一带。。。相信琉璃蜻蜓眼的工艺技术也在这时期引进。
6. 春秋末期战国初期 (公元前5世纪初)。。。相信中国的玻璃技术在这时候才诞生。。。“国产”琉璃蜻蜓眼也在中原出现。
如果看看当时春秋,战国时期的版图和新疆的位置,不难理解新疆在中原和西亚之间贸易文化交流的重要角色。。。琉璃蜻蜓眼的传入相信也是由西亚先到新疆再流入中原。
在 新疆轮台县群巴克出土的春秋末期琉璃蜻蜓眼,可能是目前国内出土最早的琉璃蜻蜓眼。
春秋版图
战国版图
琉璃蜻蜓眼在春秋末期由西亚进入中原后不久,国产琉璃蜻蜓眼也随之而出,早期国产琉璃蜻蜓眼在外表图案设计及颜色和西亚的并无差异。
所以要辨别进口或国产的琉璃光从外表有时是很难区分的,幸好制造琉璃时需要助熔剂来降低石英的熔解温度以便生产。
注: 石英的熔点是摄氏1700度左右, 使用适当的助熔剂可把熔点降低至摄氏1200度左右。助熔剂不止一种, 所以就地取材很经济,取不到材也就无则了(除非进口,但不经济)。
由于石英与助熔剂都是就地取材,西亚地区与国内的砂矿质成分不同, 所以选用的助熔剂也不一样。
就其化学成分而言,西方的古代玻璃是钠钙玻璃,而中国国产的古代玻璃属铅钡玻璃或含高铅成分玻璃,或钾基玻璃。
简而言之, 西亚地区在制造琉璃时所选用的是含钠钙的助熔剂, 而中国所选的助熔剂则含铅钡或钾基。
琉璃的颜色则是添加其他矿物质。
例如下图: 蓝色是来自含“钴”(一氧化钴)或“铜”(一氧化铜)的矿物,白色则来自二氧化钛。
藍色玻璃嵌藍白雙色蜻蜓眼紋珠(春秋晚-戰國早期)
春秋时期琉璃蜻蜓眼从西亚进入中国时,虽然路径新疆,但其货品和工艺却直接进入中原经济文化的枢纽地, 即黄河中下游山西,山东,河南各省。
琉璃蜻蜓眼最初集中于北方, 南方只有湖北,湖南一带, 后来逐渐从两湖一带往外延伸。为何呢?
其实翻翻咱历史,便可理解。
1. 东周时的首都在河南洛阳。
2. 春秋的五个霸主之一...晋国...疆域辽阔,国力强盛,当时辖地山西省南部, 在河北,山东,河南及陕西各省也都占部分。
3. 春秋战国时期第一大国——楚国。首都是郢都,也就是现在湖北省江陵县。
春秋时期,楚国辖地大致为现在的湖南、湖北全部、重庆、河南、安徽、江苏、江西部分地方。
下面看看几个春秋晚期的琉璃蜻蜓眼。。。均是“纳钙玻璃”。。。典型的西亚琉璃蜻蜓眼。。。舶来品也
1. 1972年山西长治分水嶺战国墓出土,山西省长治市博物馆藏。
春秋末期,晋国。
1972年长治分水嶺战国墓出土 山西省长治市博物馆藏
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分水岭乡
2. 1988年山西太原市金胜村赵卿墓出土,共13枚。
也是“纳钙玻璃”,来至西亚。
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大者直径1.2厘米,长2.21厘米;小者直径0.6厘米,长0.9厘米1988年太原市金胜村赵卿墓出土 共13枚,依其形制大小可分为三种,纹饰及质地相同,浅绿色底,球形,两端略平,中一圆孔。器表镶嵌白边深蓝圆点,酷似蜻蜓眼。制作精致,色彩绚丽,图案鲜明,光彩夺目。
墓主人: 赵鞅(古本《竹书纪年》载简子卒于晋定公十七年,为公元前458年,《春秋左传》载简子卒于晋定公三十七年,为公元前475年),世称赵简子,又名志父、赵孟。春秋末期晋国六卿之一,战国七雄之一赵国的奠基人。 |
1988年山西太原市金胜村赵卿墓出土,共13枚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_(春秋晚期)出土于太原金胜村,为同批出土13颗中形体最大者
3. 山西长子县牛家坡M7墓出土的西亚琉璃蜻蜓眼(纳钙玻璃),春秋晚期,晋国。
可惜无图,如您有图片请上载共享!
山西长子县牛家坡
看完在 山西 出土的春秋末期 晋国 琉璃蜻蜓眼,咱现在往南到河南看看。
注:春秋末期, 河南南部已是楚国疆域的一部分
1) 1991年10月 河南淅川徐家岭出土 蜻蜓眼玻璃珠11颗。。。春秋晚期 (约公元前500年)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也是“纳钙玻璃”,属西亚琉璃蜻蜓眼。可见当时西亚传入中原时不但为晋国诸侯喜爱,连楚国诸侯也不例外。
下面文章有此11颗琉璃蜻蜓眼详细的化学分析报告,值得一读。
“河南淅川徐家岭出土中国最早的蜻蜓眼玻璃珠的研究”
干福熹, 承焕生, 胡永庆, 马波, 顾冬红
中国科学 E 辑: 技术科学 2009 年 第 39 卷 第 4 期: 787 ~ 792
淅川县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处秦岭山系东南余脉延伸地段,境内丘陵起伏,山峦叠嶂,,丹江从其西北向东南流去,丹江是汉水的主要支流。自西周以来,楚族建都丹阳,雄踞江淮,饮马黄河、问鼎中原,成为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之一的泱泱大国。丹江流域是古代楚国活动的主要区域。徐家岭墓地位于丹江冲积平原——顺阳川的西部,现属于河南淅川县仓房乡沿江行政村。又称“凤凰头”,西南部为龙山,东邻丹江,地势由东向西渐高。根据青铜器、玉器等随葬品分析,墓主的身份应相当于大夫级。
河南淅川县徐家岭
2) 1979年5月河南省固始县侯古堆一号墓出土。春秋晚期(约公元前504 - 前496年)
此件在河南省固始县侯古堆出土的春秋末期琉璃蜻蜓眼,虽然也是“纳钙玻璃”,典型的西亚舶来品,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此墓主人的来历。
河南省固始县侯古堆一号墓乃属吴国大墓级,墓主人系一位三十岁左右女性,但当时为何会葬在属楚国境地的河南省固始县侯古堆?
注:固始县侯古堆位于河南东南临安微
根据墓中出土铜器的铭文。。。“有殷天乙唐(汤)孙宋公辔乍(作)其妹勾郚夫人季子媵簧”。
注:宋公辔,即宋景公(公元前516年—451年)
宋景公为其妹“勾郚夫人季子”铸造了这件陪嫁的铜簠。“勾郚”即“勾吴”,郚为吴的借用字。
宋国君之妹嫁到吴国作勾郚夫人, 吴、宋两国修好, 结为国戚, 是结盟友好的象征。
可知该墓主人为春秋末战国初宋国国君宋景公的妹妹, 但嫁到吴国的宋景公之妹怎么葬在楚国境内?
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
那当时宋景公的妹妹是嫁给吴国的那位重要人物?首先看看一段历史。
《吴越春秋》载:
吴王闻闾立夫差为太子后,曾“使太子屯兵守楚,留止,自治宫室”。由此可知,夫差“守楚”时期约在公元前515年(阖间即位之年,亦即楚昭王即位之年)至公元前495年(阖闾死后夫差即位)之间。这期间正是吴、楚严峻对峙,战争进入白热化阶段。
《左传》日: “楚自昭王即位,无岁不有吴师”,其原因就是伍子胥人吴之后,为报父兄之仇,向阖闾献“疲楚”之计,以三师轮番攻楚,“楚于是乎始病”。
吴太子夫差大概为此而被派往前线督战。估计夫差于公元前504年“取番”之后,即“留止”于此,并且“自治宫室”。“治宫室”,既有修建太子行宫的意思,也有册娶夫人的含义。
当时,吴国国势强盛,阖闾挥师曾五战人郢,几亡楚国。宋景公此时为了联络吴国,将其妹季子嫁给吴太子夫差是很有可能的。《春秋》载鲁定公四年(前506年),鲁公曾会合宋公、晋侯等近二十四,共谋“侵楚”。当年正是宋景公十一年、吴王阖闾九年,吴太子夫差正驻扎在固始一带“屯兵守楚”。共谋侵楚的政治利盉,促使宋景公嫁妹于夫差,这是顺理成章的事,侯古堆铜铭与文献记载的历史背景正相吻合。
遗憾的是佳人命短,30岁左右就夭折了。夫差悲痛之余就地将她埋葬于鄱邑,并且为之营造了大型墓室,还越制陪葬大量宝器。看来在固始这个小地方,于春秋晚期能够营造如此宏大规模的墓室与陪葬坑的,唯有吴太子夫差;敢于用“九鼎”这种“天子之礼”为夫人陪葬的,也只有夫差。而接连做了吴国俘虏的楚大夫潘子和潘子臣等人,是不敢有此奢望的。当然,吴国这种劳民伤财、杀人以殉的厚葬之礼并非夫差独创。《吴越春秋》即有吴王阖闻葬妇的先例。
夫差在固始“屯兵守楚”前后九年,至公元前496年阖间死,夫差继位为吴王。因此,固始侯古堆一号墓非常可能是“勾吴夫人季子”之墓,其人葬时间应在公元前504年(夫差取番)至公元前496年之间。
下面是河南固始侯古堆一号墓出土情况图。(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陪葬坑中出土的九件铜鼎
鼎盖局部装饰和纹饰
铜罍
铜罍盖上的纹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