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星玻璃,又称“温都里那石”,是乾隆朝首创并只有乾隆一朝才有的玻璃品种,因在红褐色玻璃体内闪烁着无数个金色光点而得名。乾隆六年(1741年)在西方传教士纪文、汤执中二人的参与、指导下,造办处玻璃厂正式烧制成功了金星玻璃。金星玻璃是清代玻璃中比较珍贵、制作数量稀少的品种,故宫所藏不过40余件。大部分金星玻璃器是用砣玉的方法加工而成,在造办处内“玉作”制作完成的。金星玻璃器大致分为文房用品和陈设品两类,前者包括笔筒、笔架、墨床、水丞、臂格、印色盒等,后者包括花插、尊、山子、瓶、壶等。与此相关的还有洒金星玻璃,即在玻璃体内洒有不规则的金星。传世的乾隆款洒金星玻璃器仅见绿金星玻璃鼻烟壶。
金星玻璃三羊开泰山子,高12.5厘米,长22厘米,宽15厘米。山子作嶙峋山石状,其间有三只姿态各异的绵羊。山脚下,左边一只仰首观天,右边一只低头下山,另一只在山顶上,伏卧回首作张望状,寓意“三阳开泰”。底部中心阴刻 “乾隆年制” 双竖行篆书款。运用浮雕、圆雕等技法,表现出山石的陡峭、绵羊的温顺,刚柔相济,自然逼真。
缠丝玻璃之名始见于雍正朝《清档》记载,但未见制作记录。缠丝玻璃工艺源于西方,造办处玻璃厂制作缠丝玻璃始于乾隆朝,是以西洋玻璃器为参照物,并由西洋人亲自制作的。传世的乾隆朝缠丝玻璃器仅见玻璃瓶、碗等少数器皿。
缠丝玻璃瓶,高30.4厘米,口径10.5厘米,底径8.5厘米。吹制而成。通体以无色透明玻璃为胎,表面用白色玻璃条相缠绕,纤细均匀,呈螺旋状布满器身。该瓶白色线条一气呵成,均匀如丝,其间找不到任何衔接痕迹,装饰技法之高超令人匪夷所思。它壁薄体轻,材精形美,色彩清爽素雅,别具一格,在玻璃器物中十分罕见。
以上单色玻璃、套玻璃、玻璃胎画珐琅、金星玻璃和缠丝玻璃是清代玻璃的主要品种。此外,乾隆玻璃厂还制作过磨花玻璃、戗金玻璃、描金玻璃、搅玻璃、雕刻玻璃等,只是制作的数量很少,现存实物较以上玻璃品种更少。磨花玻璃在雍正朝就制作过琥珀色磨花玻璃杯,乾隆朝继续制作相同的玻璃杯,故宫藏有相同的乾隆款磨花玻璃杯5件。戗金玻璃是运用漆器中戗金工艺制作而成的,在五光十色的玻璃胎体上戗划金色的纹理,使本已流光溢彩的玻璃器皿锦上添花,具有富丽堂皇的效果。现存的戗金玻璃器主要是佛堂供器,宫殿所用的炉、瓶、盒三式和数量较多的盘、碗、勺等生活用品。描金玻璃在清代始见于雍正朝,乾隆朝的描金玻璃器故宫仅藏有一件,即描金山水人物鼻烟壶,描金纹饰大部分已脱落。还有一种与缠丝玻璃的效果极为相近的玻璃品种,外表也是自上而下旋转的花纹,过去一直称其为“搅玻璃”。雕刻玻璃是运用琢玉的方法在玻璃表面雕琢出花纹,其表现手法有两种:一为阴刻的凹陷花纹,一为阳起的浮雕花纹。
茶色透明玻璃刻花酒杯,高3.4厘米,口径6厘米,底径2.9厘米。吹制而成。外壁一周阴刻通景花蝶图,上面花草散布,昆虫穿飞,构图疏朗简约。外底中心阴刻单方框,内刻“乾隆年製”双竖行楷书款。该杯玻璃质地纯净,色泽柔和,刻饰的花纹虽浅但很清晰,为高水平的玻璃作品。乾隆以后虽多有刻花工艺的玻璃器,但工艺水平无法与之相比。
粉红色玻璃戗金缠枝花卉纹三事,炉高7.6厘米,口径8.6厘米; 瓶高12.7厘米 口径2.3厘米,底径4.6厘米;盒高3.7厘米 口径6.6厘米 足径4.6厘米。炉、瓶、盒分别以模压、吹制的方法制作。清宫曾用多种材质和工艺制作三事,如珐琅、漆器、玉、瓷等,而玻璃制作的却较少,完整保留下来的就更少。这套三事的装饰运用了髹漆工艺中戗金漆的工艺技法,别具一格。
搅玻璃撇口瓶,高20.8厘米,口径11.5厘米,足径7厘米。吹制而成。通体以白色玻璃为胎体,外套色彩相间的螺旋纹,有红、蓝、白三色。花纹自下而上,回旋流畅,富有韵律。口沿及足以墨绿色玻璃包边。外底阴刻“乾隆年製”楷书款。具有同样装饰的玻璃瓶故宫藏有两件。它是先用白色玻璃吹制成瓶,再用烧熔的色玻璃棒在胎体的表面自下而上旋转成纹。色彩绚丽明快,并有流动不止的视觉效果,令人耳目一新,为乾隆时期罕见精品。
绿玻璃洒金星鼻烟壶,通高5.7厘米,口径1.2厘米,腹宽3.7厘米。为吹制而成。通体以浅绿色玻璃为地,其内洒有大小不一的斑点状金星,闪闪发光。玻璃体内隐约含有不规则条状水波纹,椭圆形圈足内阴刻“乾隆年制”楷书款。铜镀金錾花盖连象牙匙。绿地洒金星玻璃鼻烟壶传世品较少,在故宫也仅有三件,且为乾隆朝所独有,弥足珍贵。
紫红色玻璃浮雕荷花纹水丞,高4.4厘米,口径2.6厘米,足径2.5厘米。为吹制而成。通体为紫红色不透明玻璃。周身用浅浮雕方法饰通景的荷花图,荷花迎风摇摆,丰姿柔美,下面是涟漪的水波纹。花纹采用浮雕技法,阳起于平面,具有立体生动的视觉效果。外底阴刻“乾隆年製”楷书款。在清代官造玻璃器物中,采取浮雕技法进行装饰并不多,但每一作品都砣刻精细,打磨光滑,件件为精品,此为代表作之一。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乾隆朝玻璃厂制作数量最多的玻璃器是经过各种艺术加工的鼻烟壶。据粗略统计,乾隆一朝制作的玻璃鼻烟壶的数量应在数万件以上。不仅用于每年在端阳节、万寿节、年节向皇帝呈进,而且乾隆皇帝经常特命玻璃厂制作鼻烟壶作为赏赐之用。最多的一次是乾隆二十年(1755年)四月七日,为了在承德避暑山庄赏赐,传旨造办处制作鼻烟壶五百个,玻璃器皿三千件。北京故宫及世界各地博物馆、私人收藏家中珍藏的鼻烟壶也以玻璃质地的为最多,这与清代皇帝的推崇、喜爱以及大量的制作是不无关系的。
上一页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