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家古玩市场同台竞技、会所型交易场所星罗棋布、中小拍卖会频频上演……近年来,武汉收藏品市场一派欣欣向荣:一方面,诸如长江文艺会所、21度、百家艺术空间等艺术品私人会所犹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另一方面,大量私营企业主也扎堆进入藏界,不仅频繁出入拍卖会,更直接一掷千金开设古玩市场。武汉民间资本开始以极大的热情走进收藏领域,据保守估计有数亿元之多,成为推动藏市升温的主力军之一,“导演”了武汉收藏市场的火爆。
收藏市场“七雄争霸”
一年之内,武汉的古玩收藏交易类市场突然增加了3家。据了解,这3家市场的大股东均为私营企业老板,一次性投资数千亿元,打造了一个又一个古玩城。
此前,武汉的收藏市场还是“三国鼎立”:香港路文物市场、崇仁路武汉收藏品市场和徐东古玩城。今年10月,汉口一家新的古玩市场试营业,其定位与邮币卡为主的崇仁路收藏品市场有差异,珠宝、瓷器、书画、杂项等是其主要经营范围。据该古玩城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古玩城面积近1万平方米,三个股东一次性投资了8000万元,市场不仅是交易平台,更是艺术品经营公司,既收购藏品,也举办拍卖会。“如果仅是交易平台,那一年也就收几百万租金,实际上只是投资商铺。但我们更想真正进入艺术品投资,扩大赢利点。”目前租售的商户已有180多户。
事实上,早在今年4月,武昌一艺术城就抢先开业,其投资方是武汉一机械工厂的老总,3年前花巨资买下该地办工厂,后来又花了2000万元把工厂改造成艺术城。该艺术城内瓷器、书画、杂项、钱币、红木、苏绣等样样兼备。为吸引商户,市场对所有商户不收物业管理费和公摊费,一些门面的房租也低至每平方米30多元。“我看中的是收藏市场的长期收益。”该古玩城负责人坦言,比起办工厂,投资艺术城效益更慢,利润也较低,但随着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艺术品市场火爆是迟早的事。“如今有钱的人,都想玩点高雅,沾沾文化味。”
此外,黄石路的一家古玩交易市场即将开业,作为后来者,投资方为抢夺商户,吸引人气,开出每平方米租金仅20元的条件。几位投资人称,空前激烈的竞争将是江城收藏市场此后数年的主旋律。 ','
古玩会所玩“神秘”
热闹的不仅仅是武汉的收藏市场,不知何时起,武汉的大街小巷出现了一些“文艺会所”、“艺术品俱乐部”等招牌,它们大多比较隐秘,而且并不是对所有人开放。
据一家会所的经营者郑先生介绍,他的会所于今年年初成立,仅限于会员之间交流、品鉴,而圈外人只有经会员介绍才能进来。“圈内人喝喝茶,看看瓷器,各抒己见,有看中的就私下成交,会所收取10%的佣金。”这就是艺术品会所的经营模式。“目前会员仅十几位,基本上都是武汉市小有名气的藏家,手上都有几件‘宝贝’。”郑先生称,艺术品贵在鉴赏、把玩,选择开艺术品会所,就是看中这种沙龙式经营理念,它比市场小,比市场隐秘,也比市场更随意。
据了解,郑先生以前是现代电梯装饰工程有限公司的老总,在他的生意朋友圈内,有不少建筑商、开发商都纷纷进入收藏业,其中有三位朋友也在筹备古玩会所。“他们也认为,除了房子外,最好的投资品种莫过于艺术品。”郑先生认为,按国际通行的说法,一个国家艺术品市场的启动条件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1000至2000美元,而我国沿海地区和内地一些发达城市的经济发展程度已达到这一水平,收藏文化产业蕴含着巨大的发展能量。
另外,一些藏家开始建一些私人古玩会所,有的与茶厅、咖啡厅结合,注重环境和格调;而有的则注重隐秘性,成交活跃。
专门收藏瓷器的武汉藏家胡先生,他筹备已久的艺术品会所即将开张。“在参观中欣赏,在欣赏中品茶,在品茶中切磋,在切磋中把玩,‘玩’的就是高雅。”胡先生认为,不久后,私人会所将赶超传统的古玩市场,成为艺术品第二大民间交易平台。
民企老板成主力
在武汉,民营资本对于收藏品市场的助推作用还远不止于此。日前在武汉举行的两场拍卖会上,武汉籍买家频频出手,使得两场的成交额都将往年明显上升。而据这两家拍卖公司透露,今年场上频频举牌,出手迅速的多是本地一些私营老板。在业内人士看来,他们口袋里“不差钱”,但苦于缺少投资渠道,无论是古陶瓷、字画,还是玉器,只要有增值空间,他们就愿意出手。而且,在拍台下,他们的收购量也不少。
“私营老板已成了武汉收藏品市场中的主力。”湖北省收藏协会的相关人士表示,如今武汉的收藏品市场已经被民营资本推向了新的高点。“但不可否认的是,湖北省的收藏品市场正在起步阶段,市场上也还存在不少乱象。”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说,比如刚刚培育起来的湖北本土书画作品市场就开始出现仿品,一些名画家的后代或学生大量仿制,落款后就流入市场,严重打击了市场的积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