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琉璃构件上隆起精致但却残缺的龙身
绿色琉璃构件上隆起精致但却残缺的龙身,大量绿釉的建筑构件随处可见———日前,在南京一处名为窑岗村的建筑工地上发现大量古代琉璃构件,而此处早在上世纪50、60年代就已进入考古专家视野,不少专家认为这里很有可能是明代72座御窑之一。
据了解,这里曾是南京锅炉厂老厂旧址,目前该厂已经被拆除,有关部门打算在此重新建设。在窑岗村出土的琉璃构件做工考究,工艺水平堪称一流。金色、绿色、蓝色……一块块色彩鲜艳的琉璃构件残片随处可见,更多的则是一些还没有完成的素坯,不少琉璃构件上有很多纹饰都是代表明代皇家建筑上常有的五爪龙纹、凤纹、缠枝纹、八宝纹等。除了龙纹构件外,还有不少凤纹、番莲纹等一大批植物、花卉图案的琉璃构件。更多的是没有图案的构件,其中还有很大一部分土色瓦当,有白泥土和黑泥土,由此可见这些瓦当没有经过烧制,还只是“毛坯”。
明代重要史料《大明会典》中提到,为了满足建设南京城的需要,明太祖朱元璋曾下令从洪武二十六年在城南聚宝山建立了由72座琉璃窑组成的御窑厂烧制各类建筑构件,地点就是雨花台地区的眼香庙、窑岗村、芙蓉山一带。南京明城垣史博物馆明城墙研究专家杨国庆教授指出,窑岗村靠近大报恩寺遗址,多年来一直备受考古专家的关注。大约在10多年前,这里就出土了完整的琉璃构件,表明这里与明城墙砖窑遗址关系不大,很有可能是烧制明代皇家类别的城砖窑址。
南京博物院原院长梁白泉先生回忆,1958年,中华门外窑岗村、眼香庙一带发现了大量琉璃构件,当时的群众把构件砸碎做“大炼钢铁”小高炉的耐火泥,梁先生就目睹了这一场景。“后来我们又在附近进行过考古发掘,出土过一些完整的、部分带有编号的琉璃构件,现在保存在南京博物院以及南京市博物馆。”
“我们已经与建设部门取得联系,对这里进行考古发掘工作。”南京市博物馆副馆长华国容告诉早报记者,年前就已将此处纳入考古计划之中,但由于大雪天气,残雪将这里覆盖,因此无法进行正常的考古发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