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登上大雅之堂
白明创作的风水石瓷器
陈独秀等致胡适信札以 554.4万元在嘉德春拍成交
晚唐“太古遗音”琴在匡时秋拍上以2072万元价格成交
老物件收藏家赵庆伟,骑着轻骑,手拿大哥大,驮着双卡六喇叭录音机,这是改革开放初期的最佳组合。
手稿收藏走向民间
孙乐琪
“手稿、信札市场正在悄然升温”,岁末年终,纵观2009年手稿市场全貌,中国人民大学家书文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张丁先生如是说。在中国,手稿收藏尚未形成单独的门类,而是附属于古籍文献之中,古籍中有一个很重要的门类就是稿本。但现在日渐热门起来的手稿市场中,除古代名人、学者的墨迹外,更重要的是近现代一些文化名人的手稿。
张丁认为,手稿市场升温主要表现在拍卖市场和古玩市场两个方面。
首先来看拍卖市场,进入国内拍卖市场的手稿数量不断增加。2009年春拍正处于经济危机的阴影之中,但古籍、信札、手稿市场好像并未感受到经济危机的寒冷,反而创出了很多热点,整体成交也很好。到了秋拍,手稿、信札拍品数量明显增加,重量级拍品不断出现,而且频频拍出高价。如在中国嘉德春拍中,陈独秀、梁启超致胡适的信札,共拍出了600多万元;特别是陈独秀等致胡适的信札,共13通,33页,最后以554.4万元的高价成交。在11月刚刚结束的上海敬华拍卖公司的秋拍中,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的112件手稿,最终的成交价是285.6万元,这在手稿市场也产生了较大影响。中国嘉德秋拍中,近代佛学家李叔同的77页手稿,拍出了257.6万元。12月18日举行的西泠秋拍也推出了两件重量级的手稿拍品,其一是胡适的《尝试集》第二编手稿,《尝试集》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诗集,其第二编手稿的重要意义可想而知;其二是《中国哲学史大纲》的序,《中国哲学史大纲》是胡适编写的一部重要哲学著作,其序是时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所作。从手稿拍品的内容看,有两大类比较突出。其一,受春拍时高价拍品陈独秀信札的影响,五四文化名人的手稿、信札大量出现,徐志摩、胡适、蔡元培等人的手稿纷纷涌现市场。其二,民国军政要人的手稿、信札纷纷出现在保利、嘉德等各家拍卖行,并且成交成果显著。同时,国际手稿市场也不甘寂寞。12月4日,纽约佳士得拍卖行拍卖了美国“国父”华盛顿写给侄子的一封亲笔信,其内容包含对美国宪法的看法,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最终以321.85万美元成交,创出了华盛顿信札拍卖的新纪录。总体看来,2009年手稿拍卖市场的特点是,拍品数量增加,成交活跃,很少流拍,成交价格高。
其次,从古玩市场来看,手稿交易也变得日益活跃,收藏人群悄然增多,手稿价格不断攀升。在北京的潘家园、报国寺等古玩市场,经营手稿的摊位明显增多,手稿也越来越受欢迎。手稿的内容,从原来文化名人的手稿向普通教授、学者的手稿拓展,甚至堆放在地摊上的厚厚的小说、诗集的手稿,教授的讲稿、书稿,也开始受到收藏者的追捧。从手稿、信札的收藏群体来看,从前手稿的收藏,基本上是高雅文人的专利,比较高端,人数也较少,而现在手稿收藏开始走向大众,拍卖场的座上客也从行内的名流向普通收藏者扩展,许多不知名的、年轻的新面孔加入了收藏队伍。 ','
谈到手稿收藏市场升温的原因,张丁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手稿的日渐稀少。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近年来作者纷纷“换笔”,手稿基本上退出了历史舞台,“物以稀为贵”是收藏市场的法则。其次,手稿中蕴含的大量历史资料、作者的情感、兴趣爱好等个人印迹,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再者,相比其他古玩门类,手稿特别是信札的“孤本”特性,使其珍罕度较高,颇受收藏者喜爱。然而其直接原因在于拍卖市场的活跃,拍卖市场是收藏市场的风向标,某些拍品在拍场的耀眼表现,其导向作用是不可小视的。2009年还有一个显著的现象,就是许多收藏机构加入手稿收藏的行列。比如人民大学博物馆就收藏了陈独秀、梁启超的信札,其他机构如国家图书馆、中国现代文学馆、中山大学图书馆、建川博物馆等单位也在拍卖、收藏市场上搜罗手稿、信札,这是出于手稿、信札的研究价值。
张丁说,手稿市场升温,有利于保护手稿文献,留存文化档案,同时唤醒大家的汉字传承意识和古籍保护意识,更好地维护我国的文化主权。展望即将到来的2010年,张丁做出了如下判断:相比其他古玩门类,手稿的市场价值还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升值潜力较大,因此市场整体上还会延续2009年的热度,甚至还会继续升温,在某些重点品种上估计还会出现新的奇迹。他同时提醒收藏者,随着手稿收藏趋热,赝品也乘势而入,像陈独秀、胡适、鲁迅、徐志摩、茅盾等文化名人的手稿,市场上赝品较多,务必仔细辨别。
紫砂登上大雅之堂
尹晓琳
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2006年访问北大,当时的校长许智宏代表北京大学,向安南赠送了由宜兴紫砂工艺名人制作的紫砂壶。在此之前不久,宜兴紫砂制作技艺刚刚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也是从那时起,人们开始猜测,在拍场中充当其他艺术门类配角的、几乎可以被忽略的紫砂壶,能否在各大拍卖中形成专场,并成为其中的主角。
类似的猜测在不久之后成为现实。2008年,国内几家大拍卖公司陆续推出紫砂壶拍卖专场,嘉德打响头一炮,翰海紧追其后。流传于东南亚国家的紫砂壶回流国内参拍,推动了传统紫砂壶市场的壮大。此后,紫砂壶收藏市场一直处于上升阶段,收藏群体逐渐扩大,传统紫砂壶藏品拍卖价格稳步上行。发展到2009年,中国嘉德春拍中的紫砂壶专场更是热度空前——以紫砂壶为主的紫砂古器专场拍卖成交率高达83%。顾景舟的“此乐提梁壶”拔得紫砂部分头筹,以91.84万人民币成交,成为拍卖会上紫砂壶拍品的最大亮点。
紫砂壶鉴赏家宋双才先生认为,这种热是应该的,而且将是持久的。诸如北京电视台的《星夜故事秀》节目,这种看起来跟紫砂壶没什么直接联系的节目也能够把紫砂壶和做紫砂壶的泥凳摆上舞台。广泛的媒体造势挑起了更多人的兴趣,让更多人去了解紫砂壶及紫砂壶文化。“媒体的关注本身既是热的表现也是热的原因。”宋先生这样说道,“从国家领导人、文人学者到普通老百姓,这么一个广泛的喜欢范围,不热也不可能。”
从一开始,紫砂壶便与文学艺术形成一种气血相融的多方位内在结合。它“以泡茶不失原味,色、香、味皆蕴;壶经久用,涤拭日加,自发黯然之光,入手可鉴”获得“世间茶具称为首”的赞誉。这种特有的功能和品格,自古受到喜茶的文人学士的欢迎。他们一方面竞相争用,写诗著文,为紫砂壶大造声势,另一方面,他们的审美情趣和生活要求,也在相当程度上引导和支配了紫砂壶的制作。当代也有大批优秀的文人学者与制壶名家建立良好关系并参与紫砂壶的设计制作。“6月份的陶都风宜兴陶瓷艺术展,不知来了多少知名的文人学者、书画大家。”宋先生说道。
而也正是通过宜兴陶都风这样的展览,让更多人知道了什么样的壶才是好壶,“展览为大家呈现出高级工艺美术师获奖的优秀作品,让人耳目一新。通过比较便知道自己的东西和这些陈展品的区别,这样就开阔了眼界,知道了紫砂壶不仅是喝茶用的,它还是文化的象征,是值得更多人收藏更多人喜欢的艺术品,影响非常深远。”
以往,历史作品壶的拍卖价格往往不理想,停留在几万元的价格上。“那是因为紫砂壶鉴定难在这个圈子里是共识。判断是什么时代的就很难,判断什么时代什么人做的,更难。大家不敢碰的原因就是真品赝品很难判断。”宋先生解释道。而今年,新品壶的价格上没有明显变化,历史作品壶却已经出现突破几十万元上百万元的拍卖价。“这就说明人们判断紫砂壶真赝和好坏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这种提升肯定是文化的提升。”宋先生说道,“因为是文化的热也便持久有意义,如果不是文化的热,而仅仅是投资的热,它就是不健康的,它就会短暂,接最后一棒的人就会吃亏。所以我们的看法是紫砂壶会持续不断地热下去。”
过去的紫砂热是广州第一热,上海第二热,北京第三热。广州热是因为经济发达,广州人爱喝茶,送礼的人也多。上海热是因为靠近宜兴,也有喝茶的习惯。但是今年情况扭转了,明显是北京第一热广州第二热,藏家们期待着在上海世博会的带动下上海也会热起来。“作为喝茶用具,广东热是合理的,上海热也是合理的,但是作为艺术品,北京热、文化中心热,就是合情合理的。”
当代新瓷不让旧陶
张浩
“陶瓷是未来最有希望征服世界的中国艺术形式。”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系教师白明说道。作为现当代陶瓷“学院派”的代表人物,白明对于如今现当代陶艺市场的判断是:卖得不够,前景看好。
从去年春拍嘉德首创“现当代陶瓷艺术”拍卖专场开始,现当代陶艺作品价格不断走高。今年秋拍嘉德现当代陶艺专场总成交价已经达到了2812.5万元,是去年嘉德秋拍专场总成交额的2.5倍。而在白明眼中,虽然现当代陶艺市场渐热,但它依然有许多误区。“市场对于现当代陶艺的定义不是学术上的定义,其中80%左右的作品都没有进入学术范畴。”白明认为,市场上的“现当代陶艺”是按时间定义的,认为民国后的陶艺作品便是“现当代陶艺”,其实这只是一种大众化定义,太过宽泛。与此相对,学术范畴中的现当代陶艺是在精神和审美层面上定义的,指的是艺术家用陶艺作品来表达对时代的看法,作品既从传统上生发出来,又在传统中找不到样式依据。它们的最大特征是非实用性,即观赏性超过实用性。白明表示,明代陶瓷的样式就跟宋代不同,但也是传统陶瓷中的一种。因此,学术意义的现当代陶艺在样式上不能从前人作品中找到依据,但可以和传统陶艺有着同样的审美渊源。 ','
白明认为,收藏市场具有循环性,就像一个艺术家两三年就想有新突破一样。最近五年来,当代艺术热已经过去了,收藏家需要找到属于中国文化表达方式的艺术形式,而不是依赖西方审美标准的艺术形式。陶瓷是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独特性的艺术形式,但传统陶瓷样式已是过去时,如今再怎么做都做不过古代官窑,而真正的现当代陶瓷具有时代性、国际性,具有很高的商业价值。白明预测,再等三到四年时间,学院派的现当代陶艺作品价格就会冲上来。
在嘉德现当代陶艺专场中,绝大多数是来自陶瓷产区工艺美术大师的作品。对此,白明认为,这些作品的价格不算高,平均只有五六十万元,应该达到几千万元。但这些作品的问题在于,它们没有新意,三十年前看和今天看是一样的,看不到生机和活力。“它们是工艺性优于艺术性的作品,但要让作者增加其作品的艺术性又是勉为其难的事。”白明说道。他表示,传统大师长期练习某一种技艺后,虽然手上这门功夫可以登峰造极,但由此却造成审美上的高度固化,想做新的东西就难了。
在白明看来,艺术性和工艺性的比例关系决定了陶艺的价格高低。这是因为,艺术的附加值更高:工艺的附加值只相当于普通人月收入的5倍左右,而艺术的独特性显示出它的无价。他举例道,梵高的画值天价,但一张模仿他的画就不值钱了,还不如去买一张高质量的印刷品。
白明表示,收藏家关注艺术样式的顺序一定是从传统到现代,先收他们最熟悉的种类,因此现今景德镇瓷器是最火的。但是,只要给收藏家一定时间,他们一定会进步,一定会发现“学院派”现当代陶艺的艺术价值。“陶艺作品维系传统、反映当代是继承传统陶艺最智慧的方式,是这个时代宝贵的精神财富。”白明总结道。
“破烂”里的时光轮回
晁珊珊
漆面斑驳的白茶缸、满载锔钉的青花碗、婆娑光亮的铁门锁……这些依附着人们昔日记忆的老物件,不经意间以“旧货”和“破烂儿”的名义逐渐从人们生活中隐退。不过,好在角落里的记忆往往更难磨灭,如今,它们又满怀着往日的情谊复苏了。
从朝阳区文化馆“老物件工作坊”百姓的捐赠热潮,到钟楼脚下“京城老物件陈列馆”门庭若市;从首都博物馆地下一层“城市记忆——百姓之家”老物件展览的预约参观专线,到潘家园“跳蚤市场”老物件集市的火爆开张……这些承载着旧日情怀的老物件,正在百姓的热切眼神里光复着它时光过处的岁月领土。
“你看,那个摆在柜子上正方形的表,是上发条的,小时候我们家也有一个。那个14英寸的黑白电视机,当时我妈攒了好几年的钱才买到一个,一到晚上,全胡同的人都到我们院去看,特别热闹。”家住地安门54岁的罗展英女士一边看一边兴奋地告诉爱人。这一幕在今年八月份,首都博物馆地下一层“城市记忆——百姓之家”的展厅中成为了最典型的场景。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说,像罗女士和她爱人这样,到这个展厅来的观众大都会“睹物思人”。
十年前就开始在北京城里搜罗老物件的收藏家赵庆伟对笔者说:“最近这几年人们对老物件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是有原因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衣食住行的更新,能够勾起往昔回忆的契机越来越少,而老物件沾染着某一个时代的‘人气儿’,能够唤起那个时代人们的共同记忆。特别是今年,国庆六十年掀起了人们的怀旧热情,这些老物件是人们生活转变的最好‘见证者’,也是回忆每个人昔日时光的寄托。”
除了晋升为收藏界的新贵,老物件在京城不声不响地“颠儿”到了时尚的风口浪尖上。
北京的南锣鼓巷,是个性青年们的聚集地。走在这条街上,如果你看到一个穿着“回力”牌运动鞋、“梅花”牌运动衣,手里拿着“北冰洋”汽水,骑这“飞鸽”自行车的年轻人,肯定有人在他后面窃窃私语:“瞧!这青年挺时尚。”
南锣鼓巷有五六家专营老物件的店面。老收音机、老茶杯、老暖水瓶等生活用品一应俱全。装扮个性青年们的这套老国货行头,虽不流行却很时尚。来自全国各地的老游客们看着个性青年们的另类装扮,不禁在暗自唏嘘时感慨时光流逝——时尚原来就是时光的轮回。
1978年出生的林女士花了五元钱买了一块儿小时候用过的橘子味橡皮:“一闻到这个味道就想起来小时候跟妈妈要钱买橡皮的经历,收藏这种橡皮是我从小的爱好,这种在那时候卖两分钱一块儿的橡皮就是我童年时代最快乐的回忆。如果现在拿着这种橡皮在办公室里用,同事们一定会觉得我很时尚。”
记忆和时尚在一代代轮回着,每一代都有相似的老物件,相似的美好记忆。
名家古琴拍场受宠
牟建平
2009年,国内艺术品收藏市场新热点不断涌现,其中古琴堪称是一大亮点,受到藏家的热烈追捧。在刚结束不久的中国嘉德秋拍“清代宫廷艺粹”专场上,一张明代“月露知音”琴以2184万元的天价成交,刷新了古琴拍卖世界纪录。在随后进行的匡时秋拍上,近代古琴大家吴景略旧藏的三张古琴均拍出了不菲的高价,其中一件晚唐“太古遗音”琴被买家以2072万元高价纳入囊中,宋“龙升两降”琴和元“百纳韵磬”琴也分别以1232万元和582.4万元的不俗价格成交。 ','
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为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琴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有四千年,据《史记》载,琴的出现不晚于尧舜时期。《诗经》、《左传》、《国语》、《吕氏春秋》等先秦文献都有关于琴的记载,可见它的出现年代很早。东周时各国乐官多通琴艺,著名的如楚国的钟义、晋国的师旷等。孔子琴艺娴熟,他教授的“六艺”中,即有弹琴颂诗的内容。汉魏以来的司马相如、嵇康都以弹琴著称。唐代大诗人王维有“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的诗句,宋王安石也有“高山流水意无穷,三尺空弦膝上桐”句。在民间,俞伯牙和钟子期“弹琴会知音”的故事更是广泛流传。
古琴制作工艺也有悠久的历史,历代制琴名家辈出。唐代仅四川雷氏家族就有雷霄、雷威、雷珏、雷迅等十余人,还有张越、郭亮、李勉等高手,给后世留下不少精品。宋《琴苑要录》云:“唐贤所重推张、雷之琴,雷琴重实,声温劲而雄,张琴坚者,声激越而润。”宋代名家有朱仁济、卫中正和金道,元代有朱致远、严古清,明代有祝公望、张敬修等。古琴的样式很多,据南宋田芝翁《太古遗音》载,有38款之多,常见的款式有仲尼、伏羲,连珠、蕉叶、落霞、月形等。
由于古琴历史久远,内涵丰富,影响深远而为世人所珍惜,成为传统文化的瑰宝。2003年11月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古琴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2003年底,在中国嘉德秋拍上王世襄收藏的唐“大圣遗音”琴曾拍出891万元的天价,在收藏市场率先刮起一股“古琴风”。自此古琴开始受到藏家的关注,近几年超百万元拍出的古琴屡见不鲜。特别近一两年来,国内兴起“文房”收藏热,古琴作为文房的品类之一也受到各路买家的追捧。
目前,古琴收藏大体分为三档,高档琴——唐、宋、元琴由于留存凤毛麟角,一旦在市场露面,就受到藏家追捧,价位动辄数百万,千万元高价也时有出现;明琴作为中端品种,尚有一定数量遗存,价位在数十万元和百万元区间居多;清和民国时期的古琴因年代近、数量多,价位相对较低,一般在万元到十几万元不等。目前拍卖市场主要以宋、明高古琴上拍为主,间有部分清琴,一级古玩市场大多为清中晚、民国时期古琴。
对古琴收藏而言,铭文也格外重要,自古凡良琴必有铭文。铭文多刻在琴背,内容一般为琴名、题名、制琴时间、闲印、藏印和跋语,多刻在龙池上下和两侧。新近在中国嘉德以2184万元创出天价的明“月露知音”琴,恰恰是因为有乾隆皇帝的御题,才立刻身价百倍。此外,是否名家藏琴,也是买家们所看重的,有时一些名琴家也是名书画家,他们的书法题刻铭文大大丰富了古琴的文化内涵,使琴的收藏价值倍增。
种种迹象表明,古琴因其独特的文化内涵与特色,正成为国内收藏市场的一大新兴热点,笔者相信:未来几年古琴还将会有不小的升值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