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ULIART.CN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琉璃网 >> 琉璃资讯 >> 艺术展览 >> 正文
 
琉璃 琉璃 琉璃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琉璃
新潮——当代玻璃艺术展(群展)
作者:牧之  文章来源:中国琉璃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9/22 13:30:48  文章录入:paulee  责任编辑:牧之

 

     公元前两千年左右,据史书记载古埃及已开始使用玻璃作为器皿。而之后历经四千多年的发展,无论富贵稀有或廉价平凡,作为器皿,玻璃恩泽宫廷贵族、平民百姓;作为镜面原材料,望远镜、显微镜的发明开启了人类对于未知的探索。自有记载以来,玻璃始终更多的作为一种媒材而存在;转眼当下,玻璃如何摆脱其实用与功能性的限制,打破其传统造型与外观上的界限,如何在当代以更广阔的视角去呈现玻璃“匠人”纯粹的自我表达。今年9月15日至11月2日,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引进《“新潮”——当代玻璃艺术展》,以八位世界顶尖玻璃艺术家的102件作品为此作答。展览是上海喜马拉雅美术馆和以色列LITVAK画廊共同努力的结果,他们为上海人民带来了一个视觉的盛宴。

     彼得•布雷莫斯(Peter Bremers,荷兰)、卢西奥•布巴克(Lucio Bubacco,意大利)、瓦茨拉夫•席格勒(Václav Cigler,捷克)、理查德•朱利(Richard Jolley,美国)、瓦茨拉夫•马查克(Václav Machac,捷克)、亚罗米尔•雷巴克(Jaromír Rybák,捷克)、朱利叶斯•韦兰(Julius Weiland,德国)、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美国),这八位艺术家来自全球各地,以玻璃为创作媒介首选,在浇铸、雕刻、热熔、拉丝以及吹制等不同的玻璃制作工艺领域首屈一指。其中既有年轻有才视角独特的艺术新星,也不乏光学玻璃雕塑领域的传奇人物。

     荷兰艺术家彼得•布雷莫斯 (Peter Bremers) 以他标志性的窑铸雕塑闻名,受启于其丰富的旅行经验,将从自然中吸取的灵感以作品方式归还于世界,“取之于自然,还之于世界”,《冰山与其他》和《峡谷与荒原》等系列作品均表达艺术家对地球的敬意。

     卢西奥•布巴克 (Lucio Bubacco)出生于玻璃之岛慕拉诺,他一生致力于其独有的艺术表现形式,将威尼斯传统的玻璃拉丝热塑工艺推至巅峰,表达华丽的、戏剧性的狂喜与庆祝。

     瓦茨拉夫•席格勒 (Václav Cigler)借用光的反射,通过透明玻璃探索内外空间的相互作用,并将其运用于都市空间与自然空间的作品中以此探究宇宙秩序的意义。

     理查德•朱利 (Richard Jolley)的作品中总包含着丰富的人体元素,以美国人的生活方式为主题,结合多种材质使作品呈现一种史诗般的美轮美奂。

     瓦茨拉夫•马查克 (Václav Machač)热衷于以马头为创作主题,作品除了具有美、和谐、自由与力量融合的魅力之外,还被赋予因某种失去而带来的痛苦情感。

     亚罗米尔•雷巴克 (Jaromír Rybák)称自己的创作为“缺乏纪律的创作”,他的作品在美丽与丑陋之间、光明与黑暗之间、和谐与动荡之间、天使与魔鬼之间以不同的形式来回变换。而这正是他看待世界的方式。他寻求揭露那些“完美虚假”的表象背后“残酷并令人不快”的真相。

     德国艺术家朱利叶斯•韦兰 (Julius Weiland)的作品是将大量实验室专用硼硅玻璃试管熔融后再创作。试管在熔融过程中移动、弯曲或变形,冷却后的作品虽然已经凝固定型,但仍呈现出一种活泼的外观结构,光的照射赋予它们生命,这样的试管作品如今已成为朱利叶斯作品的标志性特征。

     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被公认为全球最具天赋、最大胆的玻璃艺术家之一。他的作品试图在人类历史的考古纪录上再添一笔,其创作灵感来源于古代文明、史前洞穴壁画和殡葬仪式,威廉试图通过其艺术作品唤起人们对遥远时代的追溯。

     接下来,请跟着小编一起进入展场,感受一次美妙的玻璃艺术之旅。图片难以表达实物的魅力,喜爱玻璃的朋友们,请自己前往美术馆,亲身体验这些作品的美好吧!本次展览的展期为:2014/09/15-2014/11/12。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琉璃 琉璃 琉璃
琉璃

版权 / 友情 / 联系 / 收藏 / 博客 / 微博 / 逸雅集 © 2006-2018 LIULIART.CN 中国琉璃网 沪ICP备0701256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