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园”,被誉为“中国人最高规格赠礼”,这个称号并非空穴来风。在今年5月,连战、宋楚瑜首次大陆访问中,两人竟同时选中了“琉园”的水晶玻璃艺术品带往大陆。无独有偶,连战第二次大陆之行中,再次购买了“琉园”的作品用以赠礼。这些对于琉园来说,真是再平常不过,在他们的客户名单中,不乏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等达官政要、显赫贵人。
tittot品质 tittot,即为中文“剔透”的发音。它是对艺术、时尚、创意、文化的美好赞叹 因为tittot正代表——“一丝不苟”的认真态度、“求新求变”的创作精神,“隽永喜悦”的人文关怀和“文化骄傲”的民族自信。
tittot,以极致取代精致,要为世界打开东方人文视野,要让当代发现玻璃艺术的新方向,要成为超越国界对艺术赞叹的新词汇。tittot就是剔透,它传达中国的人文与现代的喜悦,是创意文化的意象,是对材质、对工艺、对完美绝对的自信和无悔的付出。琉园tittot的水晶作品,散发中国的人文气质与现代生活的喜悦:让中国不再老旧,而是以21世纪的利落而明朗的美感,堂而皇之的进入国际玻璃艺术的殿堂;中国却也依旧庄重而典雅,以细腻温婉的创作思维与精致的手工雕琢,要让世界发现中国的玻璃艺术之美。 `NextPage`
tittot精髓 以教育、分享精神开启中国玻璃工艺复兴风潮,并将“琉园tittot”推向第一个跃登国际的中国玻璃艺术品,幕后推手正是其创意总监——王侠军。
王侠军于1994年创办工作室“琉园”,刻苦探索琉璃艺术。一方面注重创意,探索将中国历史文化的精魄与现代的创作语言相结合;另一方面在技术上一丝不苟,力求完美与超越。美国顶级专业琉璃艺廊HabatatGallery的总裁曾评价说,王侠军“以创新观念诠释中国文化图腾及祖先传承的意境,将台湾的琉璃艺术从一无所有推向世界顶端。”
如今,世界上许多重要的博物馆都典藏王侠军的作品,英国维多利亚工艺博物馆1997年远渡重洋来到“琉园”,只为了典藏王侠军的“四季”,此举首开该博物馆收藏中国近代水晶工艺品之先例,世界专业权威的美国康宁玻璃博物馆在2002年收藏王侠军的“跃马中原”也是该馆首次收藏中国人水晶艺术品。现在的他,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如何将中国玻璃推向国际、如何在台湾以及祖国大陆推动玻璃教育,“打开中国人的水晶玻璃世界”成了他下半生努力实现的目标。
tittot风格 在琉园的每一件作品中,你都可以看到琉园的一丝不苟、求新求变、隽永喜悦、文化骄傲。琉园的作品价值不仅有“物质”的晶莹和“精神”的内涵,它更有“心灵”提升的启示,是物质、精神与心灵的跨越表达。
“物质”是指材质和技术,是琉园一丝不苟向极致挑战的认真态度;“精神”是指创意,是琉园不断创造议题的求新求变;“心灵”是情思的升华,是琉园呼应生活的创作灵思,让人品味出生命中的隽永喜悦;而琉园也不忘撷取文化的精魂,以新的现代眼光,再创21世纪中国玻璃的文化骄傲。
琉园以“脱蜡铸造”技法创作的作品,每一件都必须经历47道的精致手工,才能琢磨出中国细致婉约的玻璃表情。这繁复的手工,正意味着每一环节都要紧紧相扣,只有当每一个细节都做到一百分时,最后的呈现才会是完美蜡铸造对每一细节的精准要求,以及对收尾工夫的完美坚持。
在王侠军的卡片上,“tittot”这一标志被十分醒目地印在了抬头的位置上。对于这个“天外来字”,我一下子有些懵懂。
这位琉园创意总监微笑着对我讲解,这个词目前的确不曾出现在牛津英语词典里,但是,就如英语原本没有“功夫(KONGFU)”一词,他希望,这个发音与中文“剔透”接近的单词有一天能成为琉璃在英语中的标准字。很显然,雄心勃勃的王侠军试图带给人们一本琉璃启示录。 `NextPage`
打开中国人的玻璃世界 在34岁投身琉璃事业之前,王侠军做过广告、做过出版、拍过电影、当过演员。当笔者问及王侠军何以能角色转换如此之大时,他说:“你有没有发现,其实这些事情都与美学、创意、视觉相关,琉璃亦如是。”而让他在这20余年的时间里专心致志的琉璃,则是因为他自十八世纪德国哲学家那里得来的论断:人类最伟大的发现是玻璃。生怕笔者不信似的,他搬出爱迪生以玻璃为材质发明电灯做例子,电灯的出现使得“工业革命”有了一个别称——“电气革命”。而在他进入玻璃这一行业之前,两岸的玻璃产业都是一派日落西山的气象,名士情结浓重的王侠军,自然不会放过将这个“伟大发现”发扬广大的机会,在这其中,自然也包括将“tittot”在国际上的推广。
在经过20余年苦心孤诣的经营后,王侠军觉得自己的一番努力没有白费。王侠军对记者说,自己的作品能被博物馆以及社会上层人士接纳,多少表明琉璃艺术已经被主流认可,而不再是闭门造车。当然,有关琉园被认可的故事远不止此:它在2002年还进入了德国法兰克福世界博览会的“永久楼层”,这在以往可是百年老店才有资格进入的,在亚洲,除了日本的一家玻璃企业,就只有琉园获准成为“永久楼层”的驻扎者。
`NextPage`
东方式的美学概念 “我的每一件作品都有它的故事。它让观者发自内心的喜悦。”以他最近推出的“风光”系列之“太湖石”来说,该系列的灵感源自沉卧万年的太湖石,前人曾以“瘦、皱、漏、透”来描摹太湖石浑然天成的美感,以知识博杂见长的王侠军,自然不会错过这一大自然的馈赠。在他的美学概念里,“风光既是作品,也是创作的形式与内涵,藉玻璃媒材透光的本质,演绎虚实、明暗、曲直、坚柔、动静、块体的永恒对峙,传递情绪的动力与存在的共相”。
也因此,王侠军在“太湖石”的作品上开了许多的孔洞,让作品与“风”、“光”有了互动。
在工艺上,一直为王侠军津津乐道的脱蜡铸造法则为其创意提供了最佳挥洒利器。他在这一方面的独特造诣,使得他突破了琉园作品是工艺品还是艺术品的争论。他那些在博物馆展览的作品中体现出的东方诗意,通过他运用得圆满自如的脱蜡铸造法,无论是中国传统工笔画的细腻,还是泼墨山水的大气挥洒,都一一得以呈现,摆脱了常人常有的匠气。
面对在玻璃行业栖身20余年的王侠军,我们依然只能用“动荡”两个字来形容他。今天,当他将琉园作品玩到了这个境界之后,让他内心激荡的,已经是如何让琉璃与“tittot”合二为一的故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