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ULIART.CN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琉璃网 >> 琉璃讲堂 >> 考证鉴赏 >> 考古研讨 >> 正文
中国琉璃网-产品推广
广西古代玻璃研究概述(一)
古文献记载
作者:黄启善 文章来源:本站整理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5-24 14:33:55
分享本文到:


  广西古代玻璃的研究,已引起国内外有关学术界的高度重视,特别是2002年在广西博物馆举办的中国南方古代玻璃学术讨论会之后,学术界目光投视广西。为了使大家更多地了解古玻璃的研究成果,笔者拟就广西古玻璃研究状况作一回顾。本文将从古文献记载、中国古玻璃研究状况和广西古玻璃研究成果三方面进行阐述。

  (一)古文献记载
  中国古代文献对古玻璃的来源、制造工艺水平、价值、名称等方面都作了记载。当然,记载是非常的简单,给后来的研究带来了诸多的不便。仅从名称来说,就有十多种,如缪琳、琅玕、陆离、陆琳、琉琳、琉璃、玻黎、硝子、罐子玉、罐玉、药玉等。在我国当代的考古学中又把不透明玻璃称之为“料器”,把半透明称之为“琉璃”,把透明度高的称之为“玻璃”,我国著名古玻璃研究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干福熹教授建议“统一称为玻璃”。

  玻璃是一种用途十分广泛的无机金属材料,而玻璃的定义是“经过熔融后冷却下来,保持液体结构的固体”。它是石英矿和其他矿物混合后与火熔融的结晶,传说大约在3000多年前,腓尼基商人满载着大块天然苏打经过地中海沿岸的贝鲁斯海口时,因海水突然落潮,大商船在海口海滩上搁浅了,船员们只好等海水涨潮以后再启程。船上腓尼基人,一见眼前美丽的海滩,都纷纷下船,并在海滩煮饭进午餐。他们将船上的大锅搬下煮饭,并扛几块较大的天然苏打支着锅炉做起饭来。饭后,船员纷纷收拾东西准备上船,这时,他们发现在煮饭的地方有闪闪发光的东西,晶莹明亮十分好看。经查看,这海滩实际上是石英沙滩,在烧火做饭时,支着锅的天然苏打在高温作用下与石英砂和天然苏打发生化学反应,变成了玻璃。从此,腓尼基人把石英砂和天然苏打(主要成分为碳酸钠)入火熔融铸成了各种各样的晶莹透亮的玻璃珠等,运往世界各地销售,发了大财。

  这是一个美丽的传说,但玻璃的真正出现,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已懂得把石英矿粉碎成粉末入炉高温烧制而成的原始玻璃--“费昂斯”(faience)。这种玻璃在我国的西周时期已有出现。“费昂斯”一词源自意大利语,原指欧洲中世纪在意大利费安斯生产的一种蓝色釉陶。欧洲人发现古埃及制造的一种原始玻璃器其外形与此类釉陶相似而名曰弗昂斯。在陕西等地发现的西周原始玻璃也被称为弗昂斯。

  我国古文献对玻璃的记载,可以说是较多的,如《穆天子传》、《论衡》、《尚书·禹贡》、《汉书·西域传》、《盐铁论》、《魏书·西域传》、《太平御览》、《旧唐书》、《北史·大月氏传》、《抱朴子》等古籍图书都有记载。

  成书于战国时期的《穆天子传》第四卷,记载了穆王一行从西北大旷原返回阳纡之山途中,在重雍看到有人采石铸器,于是穆天子使重雍之民铸石成器于黑水之上,据古籍专家研究考证,这种“铸石成器”,就是采石制造玻璃,如郝懿行的《穆天子传注补》中曰,“铸石成器,如今玻璃之类”。西汉人桓宽在《盐铁论·力耕第二》中说,“璧玉、珊瑚、琉璃,咸为国之宝”,东汉人王充《论衡》中说,“今使道家铸阳燧,取飞火于日……五月丙午,日中之时,消炼五石,铸以为器,磨砺生光,仰以向日,则火来至”。由此可见,当时的方士已知道消炼五石铸成阳燧取火,中国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考证,“阳隧”,西汉为铜铸,东汉为玻璃。1978年,安徽省毫县曹操宗族墓出土一件聚光玻璃是最好的实物见证”。

  《楚辞·离骚》曰“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湖北江陵出土的越王勾践剑上镶的玻璃,被认为“是在我国制成的”。西汉刘歆《西京杂记》中曰“赵飞燕女第子居昭阳殿……窗扉多是绿琉璃,亦皆达照,毛发不得藏焉”。东汉人郭宪《别国洞冥记》卷二“太初三年,起甘泉望风台,台上得白珠如花一枝,帝以锦盖复之。如照月矣,因名照月珠。以赐董偃,盛以琉璃之筐”。《汉书·地理志》记载,汉武帝派译长使者“与应募者俱人海市明珠,璧流离,奇石异物,赍黄金杂缯而往”。由此可见,汉武帝时玻璃已广泛使用,有自产的,也有海外输入的。北齐人魏收《魏书,西域传》卷一百零二记载“世祖时,其国人商贩京师,自云能铸石为五色琉璃,于是采矿于山中。于京师铸之,即成,光泽乃美于西方来者”。这些来京师铸玻璃之工匠,技术高超。所铸的玻璃优于国外。东晋葛洪《抱朴子·内二篇》曰“外国作水精碗,实是合五种灰以作之,今交广多有得其法而铸作之者”。“交广”,今广西、广东、越南一带。由此可见,两广地区及越南地区至早在晋时已懂得合五种灰铸作玻璃器。

 

 

  到了17世纪,孙连铨所撰写的《颜山杂记·琉璃》详细地记载我国玻璃制造经过,其内容包括了玻璃生产的原料、熔制、着色、产品分类、制作工艺等,是研究古代玻璃制造过程的一部系统性著作。

  我国石英矿等制造玻璃的原料十分丰富,自制玻璃也具有悠久的历史,但至今考古调查和发掘都尚未发现早期玻璃制造的作坊和遗迹。尽管在浩如烟海的文献中找到一些只字片语,但都不能得到一个详细的记录或更令人信服的说明,隋代何稠以绿瓷制的玻璃,有的人认为,其玻璃作坊可能在“长安”,但也未找到遗迹遗物,宋以后,现已发现玻璃制造窑址有新疆若羌县巴什夏尔宋代玻璃作坊、山东省博山元代玻璃厂遗址。见于文献记载的宋代生产玻璃的作坊还有宋苏州厂、新安厂,明代有山东省青州颜神镇和淮北齐地等地,清代还有广州玻璃产地、养心殿造办处玻璃厂、北京料器厂等。

  玻璃的生产和输入,不仅引起史学界的注意载入史册,而玻璃的美丽也引起文人墨客的注意,大约从两晋起就有诗人赋诗赞誉玻璃,如西晋潘尼所作的《琉璃碗赋》“览方贡之彼珍,玮兹碗之独奇”等等。

  由于西方玻璃的发明已具有5000多年的历史,而中国早期玻璃大约在西周出现,比西方埃及人制造玻璃晚约1000多年,加上中国人以玉为宝,故对玻璃制造不十分重视。因而西方精美的玻璃制品,通过陆路或海路丝绸之路输入中国,被国民当作珍奇异宝珍藏。尽管如此,人们对中国境内发现的古玻璃,曾一度被认为都是从西方输入的西来品,直到20世纪30年代,国内外有关专家通过对古玻璃的化学成分分析研究结果发现,中国境内所发现的古玻璃,除了西来品之外,还有大量的中国自制玻璃产品,由此而形成了“外来说”与“自创说”长期纷争的局面。

 


文章录入:paulee    责任编辑:牧之 
  • 上一篇文章: 没有了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逸雅集作为中国琉璃网的文创平台,着力推广琉璃艺术、古董雅玩、茶道香道、花器文房、佛像禅饰、竹木铁陶等中国传统手工艺创作,期待您的支持与加入!

    逸舍工作室
    上海市长江西路685号7号楼112室
    逸方空间
    上海市长江西路685号7号楼101室


    • 周二至周日,9:30-16:30
    • 周六夜场,16:00-21:00
      (5月1日-10月31日)
    • 周一闭馆
    • 上海市长江西路685号
    博物馆官网 www.shmog.org
    博物馆微博 e.weibo.com/shmog

    上大美院玻璃工作室

    中国高校中颇具国际影响力的玻璃工作室,经常参加国际性专业展览,许多作品被各国博物馆基金会收藏。

    除研究生教学以外,工作室非常重视社会责任感。与“中国琉璃网”合作开设玻璃文化课程,每逢春、夏季开班,对全社会开放。详情查询琉璃论坛……


    【精选图文展区·热租】
    • 收藏品、艺术品网站
    • 琉璃艺术家、工作室
    • 文房、礼品、工艺品
    • 传统手艺、创意设计

    【合作·推荐】

    版权 / 友情 / 联系 / 收藏 / 博客 / 微博 / 逸雅集 © 2006-2018 LIULIART.CN 中国琉璃网 沪ICP备07012567